从“遵满意”到“真满意”遵义交出“全国第一”答卷
硬件提速,软件优化,遵义政务服务工作以步步深入的态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近期公布的2019年全国160个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我市政务服务工作获得89.69分,排名全国第一,交出了政务服务“遵义样本”的优秀答卷。
公积金支取一次搞定
创优“好环境”
跑出“新速度”
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推动着我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也促使着政务服务效率的再提速。
公共服务机构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申请材料由17份缩减为5份,申请人从7个窗口“多头跑”变为“一窗办”;全市共设立131个行业通办窗口和28个综合通办窗口,办理通办事项7.3万余件,节省申请人跑腿15万余次、费用750万余元;探索推进“跨省通办”,办理跨省通办业务62件;开展“代办服务、陪同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绿色通道服务、每周七天工作制”等7项特色服务,全市今年已开展延时服务1.8万余次,容缺办理近3万件;开设综合金融服务窗口,平台已注册上线企业41.04万家,金融机构99家,发放融资贷款到位资金98.19亿元……
政务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削减至162项,实现省内各市(州)和“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目标;市级80.1%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其中政务服务公安窗口率先在全省推出多警种行政审批服务“一窗”办理;市、县两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166个办税缴费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19个事项线上受理,线下办结;探索“两个免于提交”减证便民行动已使群众企业办事免于提交89项资料(第一批);市县乡村四级100423项事项进驻贵州政务服务网;群众可在721个贵州银行遵义分行助农取款点可办理32项社保业务;整合公安部门44项业务以及社保、医保、民政等一批民生事项下沉乡镇政务大厅……
今年以来,为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还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大力推进网上办、手机办、预约办、延时办,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实施特事特办,并以“不见面”式服务,当好“战疫通讯员”“疫情登记员”“政策宣传员”“求助引导员”和“工单督办员”,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积极贡献。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公里”,市政务服务中心还在今年初开展了基层走访服务“五个一批”活动,即:调研一批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点),走访一批投资企业,召开一批企业座谈会,陪同一批群众办事,开展一批上门审批服务。截至目前,市县调研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点)35次,走访服务企业139户,召开企业座谈会 28次,开展陪同服务12447人次,上门审批办件101件,切切实实找出在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而作为政务服务“总客服”的12345在线平台热线平台运行几个月来,系统功能不断完善,运行平稳,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受理群众诉求28.8万件,办结率98.7%,群众满意率95.9%;今年7月,在全国第四届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年会上,我市12345热线获评“骏马奖”。
除此之外,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逐步推进的同时,我市还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及村(居)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域、全速提升全市便民服务工作水平和实效,并于明年年底前全部建设完成。
旧貌换新颜,服务再升级。如今,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和跑不完的窗口已成为历史,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一环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正不断打破部门与领域的壁垒,筑起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路坦途。
做靓“遵满意”
不断提升的服务效能、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和一系列实打实的“硬措施”,不仅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更为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快进键”。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8万户、注册资本105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2%和1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3%,占总投资的43%;引进省外产业项目823个,到位资金641.9亿元,大大促进了市场主体存量的活跃和增量的快速增长。
今年4月,市委书记魏树旺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指出,要把“遵满意”打造成“真满意”“标准化满意”的政务服务品牌,以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遵义经济集聚度、发展活跃度和开放新高度。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我市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高位推进的新格局,形成了全市上下重视营商环境、狠抓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2018年,在全市开展营商环境“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刀刃”向内,自查问题1724个;2019年,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设立市县营商环境建设局,成立西南地区第一家营商环境专抓机构;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主任、市长等市级领导为副主任的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系统高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高位高频推动营商环境改革;今年6月19日印发实施《遵义市优化营商环境28条》,在全省率先出台带有地方特色的28条“硬核”举措……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下降,市场活力不断激发。2019年,在贵州省营商环境第三方综合评估中,我市政务服务综合得分74.22分,居全省九个市(州)第二位。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如何更好地打造“遵满意”政务服务品牌,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帮企业“克难”为经济“蓄能”为发展“加分”,换取企业和群众的“真满意”?
在10月10日召开的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市长黄伟表示,遵义将始终把简政放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把市场监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净化器”,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风向标”,把惠企利民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命线”,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努力打造“遵满意”政务服务品牌,让企业和群众“真满意”。
立足“小切口”,做好“大文章”。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印发的《遵义市创建“遵满意”政务服务品牌的实施方案》,不仅聚焦办事的难点、痛点,提出了一门进、一窗结、标准化、网上办、服务优五个总体目标,更通过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全力推动网上办和提升 12345 热线水平,以及实现“全市通办、就近能办”政务服务新模式,明确了五个方面37项具体工作任务,通过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企业、群众办事的便捷度、舒适度、满意度,为今后一段时期遵义市政务服务工作确定了方向。
“营商环境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晴雨表,我们始终把市场主体和老百姓的获得感作为衡量营商环境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变‘遵满意’为‘真满意’,让遵义真正成为开放的高地、企业成长的沃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遵义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缪光宇笃定地说。
![]() |
![]() |